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27Sep 2021

醫道講:早知就要早醫的膽石 (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HKET

2021 年 9 月 27 日

彭慶茵──中大醫務中心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醫道講:早知就要早醫的膽石(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

七十多歲的李伯,過去一年多幾乎每月也間歇胃痛,因不算嚴重而未有正視,最後經女兒強烈勸喻,才半推半就來到診所。經初步問診,沒發現他有消瘦、食慾不振或大便習慣改變等「紅旗症狀」,進一步抽血及超聲波檢查,發現膽總管有很多小石子,胃痛很大機會由膽石而起,因膽汁仍能正常流出,故肝酵素等指標仍正常。

雖然伯伯當時沒大礙,但因膽石不會自行排走,最好是趁情況穩定時盡快治療,利用經內窺鏡逆行性膽胰管造影(ERCP)疏通膽管及取出膽石。ERCP屬微創手術,病人麻醉後,醫生從口腔放入內窺鏡及導管,於總膽管注射顯影劑後,經X光確定膽石位置及將膽石清除。

然而,伯伯當時抗拒施手術,惟有提醒他及家人提高警覺及定時覆診,尤其一旦有高燒、黃疸及右上腹痛這3種徵狀,亦是「夏科氏三聯征」,必須立即往急症室求醫,因為極可能是急性膽管炎或阻塞。

果不其然,伯伯不久之後便因上述3種症狀入院,他入院時發高燒、發炎指數及肝酵數急升,超聲波檢查顯示膽管腫脹,膽汁無法排出,引致急性膽管炎。因情況較危急,首要令伯伯的膽管恢復暢通,醫院立即為伯伯進行ERCP,於總膽管旁直拉放入一枝小膠管,將膽汁引流到十二指腸。希望待發炎消退後,再安排清膽石及切膽囊手術。

從這宗個案可見,急性膽管炎可以十分危險。除了膽石阻塞,膽總管收窄或其他疾病亦可令膽汁淤積,導致細菌滋生引起發炎,可併發血壓驟降、血氧下跌、肝腎衰竭、血小板下降甚至敗血性休克。急性膽管炎的死亡風險達11%,嚴重個案更會升至20%至30%。

不少病人若非痛到忍無可忍,也不願做手術,但其實不論膽石是在膽總管或膽囊內,均不會自行消失,痛楚只會愈來愈頻密及劇烈,由一年一兩次增至每星期幾次。若出現炎症或膽囊穿破才治療,承受的風險亦更大,甚至會併發較棘手的胰臟炎,下回再詳細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