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17Dec 2021

醫道講:病從口入的肝炎A及E (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HKET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彭慶茵──中大醫務中心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醫道講:病從口入的肝炎A及E(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

肝炎是腸胃肝臟科經常遇到的病例,當肝臟發炎時,細胞會腫脹壞死,產生一些肝酵素,如谷丙轉氨酶(ALT)及谷草轉氨酶(AST),當中ALT是最具指標性的肝酵素,故此當病人驗出ALT不正常時,必須找出原因。肝炎的成因眾多,例如脂肪肝、代謝系統病、免疫系統問題、酒精或藥物等。病毒性肝炎亦是常見的肝炎,按病毒種類可分為甲(A)至戊(E)型,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乙(B)型肝炎。

甲至戊5種傳染性肝炎,可因應傳播途徑大致分為兩組:分別是透過受污染食物或食水傳染的甲及戊型,以及經由血液或體液傳播的乙、丙及丁型。今次先講講甲及戊型肝炎。

在香港,甲型肝炎可算是風土病,隨着衞生水平提高,近年患病人數持續減少,由以往每年約1,000宗個案,減至近年少於100宗,病因主要是進食受病毒污染的海產,特別是雙貝類海產如青口、扇貝、蜆及蠔等,也可能是接觸受患者糞便污染的物品或經性接觸而染病。甲肝潛伏期一般為14至28日,但染病後未必有病徵,若ALT升高就會產生黃疸、發燒、疲倦、食慾不振等症狀。

現時沒有針對甲肝的藥物,以支援性治療協助患者恢復為主,病人痊癒後便可終身免疫。以往社會衞生條件較差,不少老一輩已感染過甲肝並獲得免疫力,若未有抗體,現時也可以接種甲肝疫苗,尤其是患有長期肝病的朋友更應接種,避免肝臟受到雙重夾擊。甲肝疫苗需注射兩劑,兩劑之間要相隔半年,保護力可維持約20年。

戊型肝炎的症狀與甲肝相似,但傳染性較低,同樣經受污染的食物及食水傳播,過去亦曾在未煮熟的豬膶發現病毒身影,每年約有30至60宗個案,在兒童及孕婦群組較常見,死亡風險約為1%,但在罕見情況下,戊肝可引致暴發性肝炎,特別是處於第三孕期的孕婦,死亡率可高達20%至30%,所以不能掉以輕心。本地大部分戊肝都由HEV-A病毒所致,小部分則是經由老鼠傳播的HEV-C,亦即大鼠戊肝。

無論是甲肝還是戊肝,大多是「病從口入」,要減低風險首要保持良好個人衞生,亦要適當處理食物,尤其是海產必須煮熟,維持社區衞生及減少鼠患也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