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26Jun 2020

綠茵醫道:多做一步,勿讓BB揹乙肝包袱 (刊登於蘋果日報)(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20 年 6 月 26 日
彭慶茵醫生——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多做一步,勿讓 BB 揹乙肝包袱 (刊登於蘋果日報)

乙型肝炎是一個隱形殺手,感染後成為長期帶病毒者的首三、四十年都可能毫無病徵,但就可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等病變,故此對帶病毒者來說是一輩子的包袱。母嬰傳播是乙肝的主要傳染途徑,原因是初生嬰兒的免疫力較差,接觸到乙肝病毒後有九成機會成為帶病毒者;成人則相反,通常成年後感染乙肝,有九成機會可自行清除病毒。幸而即使孕婦帶有病毒,現時也有有效方法可以減低嬰兒受感染的機會。

一直以來,孕婦需接受乙肝檢測,若證實帶病毒,嬰兒出生後 24 小時內會被安排接種乙肝疫苗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從而減低受感染的風險。然而,採取這些措施後,仍有約7%至 8%初生嬰會受感染。

近年研究發現,初生嬰的感染風險與母體的病毒量有直接關係,若孕婦懷孕 28 周時乙肝病毒量高於 20 萬國際單位(IU),便可隨即接受對孕婦安全的一線乙肝藥物治療,直至分娩或分娩後四星期,藉以壓低體內的病毒量,而嬰兒出生後,繼續沿用現有預防措施,可將嬰兒感染風險降至接近零。至於病毒量低於 20 萬 IU 的孕婦,傳染初生嬰的風險較低,則毋須接受額外的乙肝藥物治療。

除用藥減低初生嬰受感染的機會,孕婦在分娩後亦需要持續監察肝臟狀況,尤其分娩後首三個月屬最高危。原因是懷孕期間,婦女的免疫系統會作出調整以保護胎兒,到分娩後免疫系統又會再出現變化,或使乙肝病毒量增加,雖然通常不會達致命水平,但也需要多加注意,有需要時便要用藥治療。

另亦要提醒各位乙肝帶病毒者,必須接受長期跟進,包括每年最少接受一次肝臟超聲波檢查,以及檢驗肝酵素和甲胎蛋白水平,以及早發現肝臟異常。平日亦要注意,切勿與人共用牙刷及指甲鉗等器具,以免病毒經血液及體液傳染他人,家人亦應接種疫苗作保護。

現時藥物可有效控制乙肝病情,雖仍未有徹底治療之法,但醫學界正積極研發可根治乙型肝炎的藥物,隨着疫苗的廣泛使用,以及更有效預防母嬰傳播的方法,相信乙肝的威脅將逐漸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