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17Jul 2020

腦有所醫:疫情下的神經外科病人 (刊登於蘋果日報)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20年7月17日
黃海東──中大醫務中心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腦有所醫:疫情下的神經外科病人(刊登於蘋果日報)

當大家以為疫情接近尾聲之時,過去幾天新確診病例再次反覆攀升,無疑令香港市民十分沮喪,也迫使醫院無奈地再次收緊管理策略。最近就有數名朋友找我,因為親友突發急症入了公立醫院,希望轉去私家醫院繼續治療,包括有中風病人和頭部受傷的長者。這些病人不一定需要急切的手術治療,但由於疫情下公立醫院採取嚴格探訪限制,家人無法和病人直接聯繫,也不能按時探望,亦影響醫生及家人的溝通,家人較難掌握病人的最新進展。這無疑令家人的情緒十分不安,甚至產生無力感和內疚。

在疫情下,公立醫院的嚴格控制措施是可以理解的,有些病人有能力利用無線科技和家人溝通,情況比較好一點。然而神經外科的病人往往可能已有肢體殘障,又或頭腦不清晰,根本無法主動和家人聯絡,加上他們需要更多護理照顧,在缺乏支援情況下,不論病人或家屬都承受沉重壓力。很多醫學對照研究皆證明,中風或者腦部受創的病人特別需要家人的配合照顧。研究發現有家人支持的中風病人,無論是死亡率或是功能康復比例,都比沒有家人照顧的患者理想,有伴侶的患者也比單身患者有更佳的康復。另一方面,醫護與患者家屬缺少直接溝通,未必能清楚交代一些醫療進展及併發症等資訊,恐怕會製造更多醫患矛盾及誤會,亦可能延誤診治的時間。

以目前疫情反覆的狀況,可估計公立醫院短期內無法全面開放,當局可考慮採取新思維模式,撥調資源及前線員工,例如利用無線網絡設施進行遠程醫療探訪,或讓家人預約醫生講解病情等。這些服務的硬件需求並不複雜,只需要幾部平板電腦及穩定的無線網絡,最重要反而是人力資源及政策上的配合。以往當局提出此類服務時,不少聲音關注網絡安全、個人私隱、法律責任等,但隨着疫情不斷蔓延,相信當局也應準備長期抗戰,重新思考建立一套系統,讓住院病人及其家人不至於斷絕聯絡,也能促使醫護與患者家人有更便捷的溝通渠道,免除不必要的誤會和爭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