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栏

1712月 2021

医道讲:病从口入的肝炎A及E (刊登于香港经济日报)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香港经济日报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彭庆茵――中大医务中心肠胃肝脏科专科医生

医道讲:病从口入的肝炎A及E(刊登于香港经济日报)

肝炎是肠胃肝脏科经常遇到的病例,当肝脏发炎时,细胞会肿胀坏死,产生一些肝酵素,如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当中ALT是最具指标性的肝酵素,故此当病人验出ALT不正常时,必须找出原因。肝炎的成因众多,例如脂肪肝、代谢系统病、免疫系统问题、酒精或药物等。病毒性肝炎亦是常见的肝炎,按病毒种类可分为甲(A)至戊(E)型,最为人熟悉的相信是乙(B)型肝炎。

甲至戊5种传染性肝炎,可因应传播途径大致分为两组:分别是透过受污染食物或食水传染的甲及戊型,以及经由血液或体液传播的乙、丙及丁型。今次先讲讲甲及戊型肝炎。

在香港,甲型肝炎可算是风土病,随着衞生水平提高,近年患病人数持续减少,由以往每年约1,000宗个案,减至近年少于100宗,病因主要是进食受病毒污染的海产,特别是双贝类海产如青口、扇贝、蚬及蚝等,也可能是接触受患者粪便污染的物品或经性接触而染病。甲肝潜伏期一般为14至28日,但染病后未必有病征,若ALT升高就会产生黄疸、发烧、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现时没有针对甲肝的药物,以支援性治疗协助患者恢复为主,病人痊愈后便可终身免疫。以往社会衞生条件较差,不少老一辈已感染过甲肝并获得免疫力,若未有抗体,现时也可以接种甲肝疫苗,尤其是患有长期肝病的朋友更应接种,避免肝脏受到双重夹击。甲肝疫苗需注射两剂,两剂之间要相隔半年,保护力可维持约20年。

戊型肝炎的症状与甲肝相似,但传染性较低,同样经受污染的食物及食水传播,过去亦曾在未煮熟的猪膶发现病毒身影,每年约有30至60宗个案,在儿童及孕妇群组较常见,死亡风险约为1%,但在罕见情况下,戊肝可引致暴发性肝炎,特别是处于第三孕期的孕妇,死亡率可高达20%至30%,所以不能掉以轻心。本地大部分戊肝都由HEV-A病毒所致,小部分则是经由老鼠传播的HEV-C,亦即大鼠戊肝。

无论是甲肝还是戊肝,大多是「病从口入」,要减低风险首要保持良好个人衞生,亦要适当处理食物,尤其是海产必须煮熟,维持社区衞生及减少鼠患也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