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栏

2211月 2019

脑有所医:微创神经外科系列(2):颅底手术古与今(刊登於苹果日报)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19 年 11 月 22 日
黄海东医生——中大医务中心神经外科专科医生
脑有所医:微创神经外科系列(2):颅底手术古与今(刊登於苹果日报)

人类史上最早的脑科手术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时代,当时的贵族为了死后灵魂回归时可以再附身於肉体,所以制作木乃伊以保存尸体减慢腐化。由於人体的内脏容易腐烂,所以要先取出。但当时的人想到如果要破开头骨取出脑部,便会令贵族的容貌受损,聪明的人类便想到从鼻腔在颅底骨钻孔,然后吸出脑部,而这就可算是人类首次尝试进行脑部解剖手术。

颅底骨,是指眼眉之后分隔脑部及鼻腔的一层颅骨,此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有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穿行其中,而且藏於深处,因此手术往往伴随各种风险,如操作不慎就会有机会损及神经,严重可以致命。因此颅底手术,是神经外科极富挑战性的领域。

早期医学史上已经有医生尝试从鼻腔或口腔直达颅底进行手术,但因为光源、设备、技术等所限,治疗效果差强人意,死亡率偏高。后期有了显微镜,可以切开上唇经鼻腔蝶窦进入,效果则改善了很多!但碍於手术操作的空间有限,比较适合用於位置中央而相对简单的病变。近年来随着神经内镜和电脑导航技术的进步,内镜微创颅底手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因为其可视角度更广,操作工具的空间也比传统显微镜更灵活,手术后外表基本上没有伤口,病人的康复进度亦较过往经颅骨切除法快速得多。

在颅底病变中,脑下垂体腺性瘤最为常见,占原发性脑瘤的 15%至 20%,也是内镜微创颅底手术最常用的范畴。垂体肿瘤相对处於中线,是比较容易掌握的技术,手术安全程度达 95%以上。当医生技术成熟后,其他的颅底病变如脑膜瘤、颅咽管瘤、斜坡骨病症等等,也可以考虑用内镜微创经鼻腔蝶窦医治。

但内镜微创手术也不是没有限制的,如果为了微创而收细了手术中可显露的病变范围,有可能切除不清,容易伤及附近神经及血管;但过份的显露,又失去了微创的意义。有些病变的位置虽然可以用内镜微创手术完成,但相关工具不易操作,过程困难,所需时间也较长,未必凸显出微创的优势,其中平衡是需要很多解剖知识及经验来决定,因为微创理念最终目标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不单单是伤口的大小。

对於颅底病变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是手术的必要性。某些病变可能长时间维持不变,又或者放射治疗可能比手术更有效。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平衡手术效果与手术创伤,尽可能延长患者良好生存质量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