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285月 2021

腦有所醫:癌症腦轉移的處理(刊登於蘋果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1 年 5 月 28 日

黃海東醫生-中大醫務中心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腦有所醫:癌症腦轉移的處理(刊登於蘋果日報)

一位肺癌病人經過兩年多的標靶治療後,最近頭部疼痛,掃描後不幸證實癌細胞轉移到腦部,腫瘤科醫生提議進行腦部放射治療,病人非常憂心。腦部轉移是由於癌細胞進入人體血液,隨血流移至腦部。約9%至20%的癌症病人會發生腦部轉移的現象。某些特定癌症如肺癌、乳癌及黑色素細胞癌的發生率較高。腦部因有特殊的「血腦障壁」,會阻擋化療或標靶藥物,令治療效果打折扣。近年肺癌的標靶治療取得很大進步,但第一至二代標靶藥仍無法通過血腦障壁,有機會形成全身癌細胞受控,但仍有腦部轉移的現象。

腦部轉移的症狀包括腦壓升高引發頭痛、惡心及嘔吐等;神經學症狀如肢體無力、走路不穩、視力模糊、肢體抽筋、語言困難和性格變化等;亦有機會有腫瘤出血和腦癇發作等急性症狀。因此,若不積極處理腦部轉移或控制欠佳,會大大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腦部放射治療為常用的姑息性(palliative)治療。主要目的包括:

1)減輕症狀:減慢癌細胞生長,但不能完全消滅癌細胞。

2)預防其他腦轉移:實際轉移到腦部的腫瘤數目,通常比核磁共振影像顯示的還多;全腦放射治療可降低腦部其他位置再發生腦轉移的機率。

3)加強後續化療效果:全腦放射治療可令血腦障壁的阻擋功能下降,提高化療或標靶藥物在腦部的濃度,加強後續療效。

但放射治療亦有後遺症,包括疲倦和嗜睡,通常在治療後第二至四周最明顯,約一至兩個月時間才會慢慢恢復。此外,食慾不佳、神經學症狀暫時加重、頭痛、頭暈、頭皮皮膚發炎等也時有發生;患者亦會脫髮,通常在療程結束後三至六個月會長回。年齡較大、腫瘤較大或水腫較嚴重的患者,上述症狀可能較明顯。其他長期問題包括記憶減退、說話流暢度及認知功能受影響,以完成治療後三個月最明顯,大部份可逐步恢復,但少數病患的記憶力衰退會持續逾十二個月。

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放射外科及手術切除,通常適用於腫瘤轉移數目較少的情況,並非每個患者都適合,並要經神經外科醫生評估效果及安全性。在手術後,大部份病患仍需接受全腦放射治療,又或於手術部位局部加強放射治療,以更好地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