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053月 2021

綠茵醫道:會偽裝成盲腸炎的憩室炎 (刊登於蘋果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1 年 3 月 5 日

彭慶茵──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會偽裝成盲腸炎的憩室炎(刊登於蘋果日報)

長長的腸道,除了有機會長出瘜肉甚至腫瘤之外,亦有機會長出像小氣泡的憩室。憩室較常見於年長人士,40 歲以下人士的患病率少於 20%,但年過 60 歲人士的患病率則達 40%至 60%。憩室是由於大腸壁變薄變弱,形成一個向外突出的小袋囊。憩室不是腫瘤或病變組織,但它亦可引起出血及發炎等併發症。最近便接連有兩名年輕女士因憩室炎前來求醫,因此市民也應保持警覺。

憩室可以出現在腸道的任何位置。西方人的憩室多發生在左側腸道,尤其是在乙結腸,亦有部份會在降結腸。相反,東方人的憩室多在右邊腸道,較常見在大腸的升結腸位置。

大部份情況下,憩室都是無害的,但有機會因腸壁變薄而較易出血,尤其是正服用薄血藥、阿士匹靈及消炎止痛藥的病人,風險較高。同時,細菌或糞便等也有機會藏匿在憩室內,引發局部壞死或炎症,患者會有腹痛、發燒、大便習慣改變、作嘔作悶等不適症狀,由於東方人的疼痛位置常見於右下腹,有機會與盲腸炎混淆。

輕微憩室炎可利用抗生素治療,患者一般先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以遏止炎症,之後可改用口服抗生素。若患者過去一年內沒做過大腸鏡檢查,通常會安排於康復後八星期照一次腸,以排除有其他嚴重疾病。約 25%憩室炎個案會演變為較嚴重及複雜的炎症,可導致膿瘡、腸塞、瘻管甚至腸道穿破等情況,此時便需要其他治療。

憩室形成後便不會逆轉,約 20%至 40%憩室炎患者會反覆發作。此外,約 20%憩室炎患者在康復後也可能有長期腹部不適,大部份屬於腸易激,亦可能是腸道內仍有輕微發炎未消除,需要醫生再跟進。過往曾有病人於十年內發生過四次憩室炎,且持續受腹痛困擾,電腦掃描又沒發現其他異常,最終轉介到外科接受手術切除部份腸道,但是否需要手術,要按個別病情,經病人與醫生商討後決定。

要預防憩室形成及憩室炎,飲食是重要的因素,研究顯示低纖、高脂及常吃紅肉較易引致憩室及發炎,缺乏運動、肥胖和吸煙也會增加患病風險。雖然過去曾有說法指果仁及種子較易藏在憩室引起發炎,但最新的研究結論顯示,兩者沒有直接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