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2011月 2020

綠茵醫道:照大腸鏡,有乜好驚?(刊登於蘋果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0 年 11 月 20 日
彭慶茵──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照大腸鏡,有乜好驚?(刊登於蘋果日報)

大家對大腸鏡檢查應該不陌生,照腸鏡除了可及早發現大腸癌,更重要可及時發現和切除瘜肉等病變組織,從而預防大腸癌。然而不少人對照腸鏡存有誤解,甚至抗拒檢查,例如以為照腸鏡會很難受和複雜,又或覺得沒有症狀便毋須檢查。

其中一個令病人怕照腸的原因,是檢查前的洗腸程序。其實只要事前工夫做得好,清腸比較順暢及徹底,醫生檢查時便可看得更清楚。病人一般在檢查前三天開始低渣飲食,避免食用蔬菜和生果,可如常吃飯、米粉及肉類等;檢查前一日則要無渣飲食,可喝湯、米水、啫喱、電解質飲品及茶等。檢查前一日的下午要開始飲瀉水洗腸,其間需要上 8 至 10 次廁所,然後如常睡覺,翌晨便可做檢查。

現時常用的瀉水有兩類,公立醫院較常用的一種不會吸引身體的水份,單靠飲用的水量帶出糞便,副作用較少,惟味道不算可口,過程中需飲用的水量較多(3 至 4 公升)。另一種常用瀉水會吸引體內水份至腸道,從而產生放瀉作用,只需分兩次將瀉粉加入 180 毫升開水飲用,隨後再飲約 1 公升水,總飲水量較少(2 至 3 公升),惟此方法有機會引起電解質失衡,不適合患心臟病或腎病人士。

照腸鏡時需把 90 公分的內窺鏡放入腸道,若不進行麻醉,過程會相當不舒服。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靜脈注射鎮靜劑,效果有如安眠藥加止痛藥,病人會進入淺層睡眠狀態。另一種是由麻醉科醫生進行的監察麻醉,病人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過程中不會有知覺。

那完成照腸後,何時要再做檢查呢?這要視乎檢查結果而定,包括瘜肉的數量、體積、種類,以及病人本身的患癌風險。若腸內沒有瘜肉,亦無家族病史,便可十年後再檢查,較高風險人士則可能要較常檢查。

至於照腸鏡的併發症風險,麻醉藥物引起過敏的情況並不常見,穿腸或出血的機會分別約 1000 至2000 分之一及 200 分之一。若醫生評估病人有出血風險,會採取適當措施以減低出血機會。病人亦要留意,照腸鏡後 10 日內是否有大便帶血。

雖然照腸鏡的過程不算舒適,但年屆 50 歲的市民都應該接受檢查,及早監察大腸癌風險。縱然大便隱血測試是一種簡單便宜的篩查方式,惟無法發現早期瘜肉,準確度亦不及大腸鏡,而且當大便帶血時,病情可能已較後期,因此應與醫生商討合適的篩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