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25Oct 2019

腦有所醫:微創神經外科系列(1):甚麼是微創?(刊登於蘋果日報)(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19 年 10 月 25 日
黃海東——中大醫務中心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腦有所醫:微創神經外科系列(1):甚麼是微創?(刊登於蘋果日報)

神經外科手術向來比較複雜及高風險,容易產生後遺症,所以每次手術前我都會盡量詳細解釋手術每一步,讓病人了解。有趣是往往花完一輪唇舌之後,病人最常問的問題是「傷口有多大?要補幾多針?需不需要拆線?是不是微創 ?」似乎大部份的病人都期望可以用微創醫療技術完成手術。那麼到底怎樣才可稱為神經外科微創手術?

微創手術沒有客觀定義,但有一貫宗旨,就是施行手術時,盡量縮小傷口,讓病人加速復原,減少術後痛楚,降低感染風險,增加手術的安全性。神經外科微創手術範疇很廣,包括常用的鎖匙孔手術(Keyhole surgery)及全內視鏡手術(Endoscopic surgery)等。

近年的發展是利用人體天然孔道如鼻孔、耳孔等進入體內完成手術,避免造成傷口,也稱為無創手術。但要強調的是,微創手術只是減細傷口,不是沒有創傷;而不管是微創、無創或傳統手術,病人其實都經歷了同一手術,只是手術方法不同。所以即使傷口微細,或是沒有傷口,某些手術的風險是依然存在,不能以為微創手術就一定安全。

微創手術的突破,為神經外科醫生帶來新挑戰。傳統手術由於開了傷口,醫生的手直接觸摸病人組織器官,有「手感」,遇上突發狀況,雙手也較易掌控場面,如以手輕壓出血部位來止血。微創手術進行時醫生是通過二維屏幕,操作儀器來進行三維手術, 並不是直接看着病人的手術部位,因此要有重組三維空間的理念。但優勝之處是可近距離看到患處及周圍的重要神經或血管。當醫生要由傳統手術轉為使用微創手術,往往要經歷一個學習期,逐步適應微創手術的操作。微創手術講求精準,事前培訓相當重要!醫生要多觀摩專家的手術進行情況,再在電腦模擬及動物模型上學習微創手術,待完全熟悉手術步驟及掌握相當技巧後,才可在主刀醫生指示下參與手術,完成部份簡單步驟,在累積一定經驗後,逐步增加手術的複雜性。

隨着科技迅速發展,越來越多醫療設備及技術,可以增加微創手術的安全性及準確度。例如 3D 立體內視鏡設備,可以大大增加影像的立體感;術中電腦導航技術,可以引導醫生準確地到達病原位置及避開功能組織。術前神經影像學及術中醫學監測等,也增強了手術的安全性。近年推出的醫學用途機械人,在不久之將來,醫生可能只需坐在辦公室,看着螢光幕,就已能幫病人安全做到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