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栏

046月 2021

绿茵医道:胃瘜肉一定要切? (刊登於苹果日报)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1 年 6 月 4 日

彭庆茵――中大医务中心肠胃及肝脏科专科医生

绿茵医道:胃瘜肉一定要切?(刊登於苹果日报)

大家对肠瘜肉应该不陌生,原来与肠道相连的胃部也会长出瘜肉,而且并不罕见。外国研究指每进行100次胃镜检查,约有6次会找到胃瘜肉的踪影,从个人临床经验所见,实际比率可能更高。病人最担心的自然是胃瘜肉会否与肠瘜肉一样,会演变成癌症呢?大家不用过於恐慌,胃瘜肉癌变的风险不算高,惟视乎胃瘜肉种类,跟进及处理也有不同。

胃瘜肉极少引起不适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胃胀等其他不适照胃镜时才发现,当中最常见是胃底腺瘜肉(fundic gland polyp),较多发生在中年人士及妇女身上。这种瘜肉的颜色与胃黏膜相近,呈凸出半球状,表面带光泽,十分容易辨认,体积通常小於0.5厘米,特徵是集中生长在胃体和胃底,且往往多於一颗。患胃底腺瘜肉的人士通常没有幽门螺旋菌感染;长期质子泵抑制剂可能与此症有关连,文献显示服药超过五年会令患此类瘜肉的机会升四倍,服用少於一年则不会增加风险。

胃底腺瘜肉变成癌症的机会近乎零,但若瘜肉多於20颗,则要小心是否有遗传性的家族性腺瘤瘜肉病,并要特别关注大肠的健康。若问题与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减少剂量或转药有机会令瘜肉自行缩小。

另一种常见的胃瘜肉是增生性瘜肉(hyperplastic polyp),患者多数有长期胃炎,如幽门螺旋菌感染、萎缩性胃炎,令胃黏膜增生形成瘜肉,大小介乎0.5至2厘米,间中或会因表面破损而轻微出血,但不会严重至吐血或黑便。增生性瘜肉变癌的机会少於1%,惟瘜肉大过2厘米或有蒂,风险会较高。妥善处理胃炎是最有效预防增生性瘜肉的方法。

另一种风险较高的胃瘜肉是腺瘤性瘜肉(adenomatous polyp),患者通常年纪较大或有慢性胃炎问题。此类瘜肉占整体胃瘜肉少於1%,但据不同研究显示,与胃癌相关的风险可由8%高至60%,需小心处理,一旦发现通常要彻底切除,并要定期监察胃部是否有早期癌变。

近年胃瘜肉似乎渐趋常见,一来与照胃镜更普及有关,二来可能与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有关。幸而大部份胃瘜肉的癌变风险甚低,即使发现胃瘜肉亦毋须过度担心,是否需要全部切除,要视乎瘜肉类型、大小及医生判断。若瘜肉较大、风险较高,会倾向切除。医生亦会视乎家族病史、患者健康习惯及胃部状况等风险因素,决定日后是否要定期照胃镜及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