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24Feb 2020

綠茵醫道:媲美鵝肝的「人肝」(刊登於蘋果日報)(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20 年 2月 21 日
彭慶茵醫生——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媲美鵝肝的「人肝」(刊登於蘋果日報)

肥鵝肝是老饕不能錯過的美食,惟在人體出現肥肝就敬謝不敏。脂肪肝可說是富裕社會最常見的肝臟問題,縱使大多不危及性命,但仍會增加肝臟發生纖維化、硬化甚至肝癌的風險。暫時沒有有效針對脂肪肝的藥物治療,若想「瘦」肝就需要由減重入手,並要減重多過5%才能見到效用。

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功能繁多。主要功能包括分解毒素、代謝及儲存糖份、分泌膽汁以促進脂肪的消化吸收等。脂肪肝一般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今次會集中討論較常見的非酒精性脂肪肝。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出現與肝臟基因出問題有關,導致其無法有效處理脂肪。當脂肪囤積至超過5%時便是脂肪肝,中央肥胖及三高都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根據2015年的一項本地調查,每100名市民就有近30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若患有膽固醇高或糖尿病,則比率更分別飆升至近50%及近70%。

臨床遇到的脂肪肝病人,以40、50多歲及男性較多,近年則越來越多20、30歲的年輕病人,大部份病況都比較輕微,亦沒有明顯症狀,多是身體檢查時無意發現,但別因此而輕視脂肪肝的影響。大約5%至20%的脂肪肝會演變為脂肪肝炎,引起疲倦、右上腹脹痛等不適,當中約10%至20%會出現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增加日後罹患肝癌的機會。而且脂肪肝亦與多種疾病有密切關係,包括心臟病及中風等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睡眠窒息,以及女性的多卵巢綜合症等。

肝纖維化掃描、超聲波、電腦掃描及磁力共振等均可用於診斷脂肪肝,其中肝纖維化掃描可以提供更多結構數據,檢測肝臟纖維化的敏感度亦較超聲波為高,成本也較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等為低。

雖然脂肪肝對健康有威脅,但目前沒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若想改善脂肪肝,減重就是最有效的方法。臨床經驗顯示,如病人能成功減重5%或更多,便有機會令脂肪肝有所改善,幫助肝酵素回復至正常水平。另外,近年研究顯示,脂肪肝病人服用他汀類降膽固醇藥物,可減低將來發生病變的機會,而患糖尿病的脂肪肝患者則宜使用一些能夠改善胰島素抗阻的降血糖藥物,對整體病況的控制會較佳。

縱使是老生常談,但實行多蔬果少肉類的飲食習慣,加上每星期最少有三日進行不少於40分鐘的帶氧運動,以及避免飲酒,並且妥善控制糖尿病等三高問題,都有助預防及改善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