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栏

149月 2020

医路同行:抑郁、行为异常 或早发认知障碍 (刊登於明报)

区頴芝医生

2020 年 9 月 14 日
区颖芝——香港中文大学医务中心脑神经科专科医生
医路同行:抑郁、行为异常 或早发认知障碍(刊登於明报)

【明报专讯】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全球约有5000万认知障碍症患者,每年新增1000万宗病例,即每3秒便有1宗确诊个案。医院管理局资料显示,本港65岁以上人士患认知障碍症的比率估计为5%至8%,80岁以上患病比率估计达20%至30%。不少人以为认知障碍症是「老人病」,其实此症也会影响壮年人。如果患者在65岁或之前出现认知障碍,医学界称为「早发性认知障碍症」。这类认知障碍症较为罕见,香港亦未有正式统计。据海外研究显示,每10万人就有约42名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以香港约750万人口
计算,即估计约有3000名患者。

38岁已可病发

认知障碍症(dementia)只是一个统称,涵盖多种引致认知功能下降的疾病,其中较为人熟悉的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约占七成。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成因则更广泛,包括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路易体认知障碍症及罕见的遗传基因疾病等。中大医学院脑神经科团队分析了2012至2018年间,因认知功能问题获转介到脑神经科专科门诊的65岁或以下病人。研究了93名病人,最常见病因为阿兹海默症(约70%),其次为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约20%)。他们的平均发病年龄约58岁,最年轻的病发时仅38岁,患有代谢异常遗传疾病「尼曼匹克症」。

有人以为认知障碍症患者只会「无记性」,其实认知功能还包含判断、组织、语言、情感等,不同疾病会影响大脑不同区域,病徵亦会大相迳庭。最常见的阿兹海默症主要影响大脑海马体,海马体主管短暂记忆力,因此初期徵状主要为「无记性」。至於额颞叶型认知障碍症主要影响额叶(负责思考与决策)和颞叶(负责语言),患者未必有明显记忆衰退,但可能会做出有违常规行为或出现明显语言障碍。此外,早发性认知障碍症患者往往伴有抑郁等情绪问题,要准确找出认知功能变差的成因更为困难。

过往接触过不少病人,有人仍需供养家庭,亦有人刚退休准备享福。他们初现病徵时,自己及家人都未必即时联想到认知障碍症,往往要经年累月才能找出病因。因此,虽然目前未有根治认知障碍症的方法,但详细的分析及准确的诊断,对病人及家属仍非常重要,既可让他们释除疑虑,亦有助及早为将来作出适当安排。

现时本港对早发性认知障碍症的诊断、治疗及支援服务也较为缺乏。针对某些罕见疾病(如尼曼匹克症),即使有药物可延缓病情,但患者往往碍於药物注册和药费等问题,未必能得到相关治疗。期望日后透过科研发展、建立病人登记名册及加强公众教育,可为诊治认知障碍症带来新突破,并推动政府的政策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