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专栏

152月 2021

医路同行:疫情+工作夹击 自我疼惜防「爆煲」(刊登於明报)

陈雅文小姐

2021 年 2 月 15 日
陈雅文 —— 香港中文大学医务中心注册临牀心理学家
医路同行:疫情+工作夹击 自我疼惜防「爆煲」

【明报专讯】经历劳碌的一天,拖着疲乏身躯离开办公室,街上人头涌涌,虽然每个人都戴上口罩,但眼神莫不渗透丝丝疲累。以往这时候,你会约三五知己饱餐一顿,互吐苦水,但过去一年疫症肆虐,已想不起多久没与老友聚首,更别说以往每年都会外游「充电」,现在已成奢谈……

更糟的是,之前因疫情令不少工作计划延迟,现在要追回进度,工作排山倒海,下班后甚至周末假期仍要赶工,心中总牵挂未完成的工作,晚上睡得不好。有没有发现,多久没做过自己喜欢的事?对上一次静静地读一本好书,欣赏一出电影已是何时?还是最近被压力弄得透不过气,对周遭事物都提不起劲?

其实不少压力缘於对自己要求太高,过分在意他人目光,总希望将每样工作做到 100 分,又或对未完成的工作「心挂挂」。正常情况下,大家或多或少懂得「忙里偷闲」,但疫情下不论是消遣娱乐、聚会甚或运动都受限制,大家失去释放压力的渠道,特别是较易紧张焦虑、缺乏自信或倾向自责的人,更易在多重压力夹击下「爆煲」。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鼓励大家学习「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就像慈母爱惜子女般,好好爱惜及善待自己,要明白每人能力也有局限,适当时候要放过自己,而非遇事不顺便动辄自我批评。我们常听到「化悲愤为食量」,其实也有一定根据,当然不是建议大家暴饮暴食,重点是给自己留点时间,做喜欢及可放松的事,例如享受美食、听音乐、看书、「煲剧」、郊游,甚至不做任何事纯粹「放空」。说到底,就是对自己好一点,当工作劳累过后,应适当地慰劳自己,肯定自己的努力及付出。

常言道「心态决定境界」,打工仔面对职场压力,可透过自我调节提升抗压力,以下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1. 设定界线:不少人下班后仍无法放低工作。应为自己设界线,过了某个时间不再回覆工作电邮或信息,或先衡量一下紧急程度,是否必须立即回覆?
2. 设定优次:想想是否必须牺牲私人时间完成某项工作?是否可先用膳、陪伴家人,之后慢慢处理?
3. 厘清责任:大部分压力缘於害怕自己做不好、不符他人(例如上司)期望。应厘清自己责任,例如是否有责任「随时候命」处理公务?或纯粹是自己夸大了本身的责任?
4. 抽离思考:在怪责自己前,先尝试抽离并代入旁观者角度。假设同样情况发生在同事身上,例如同事下班后未能立刻回覆电邮,你会如何看待?会否觉得同事不对?
5. 适应不安和焦虑:有些人很难忍受有工作未完成,宁愿不断加班赶工,令身心更疲累。应学习接受暂时放下工作所产生的不安和焦虑,当发现有些事即使不立即处理也不会「世界末日」,焦虑感会慢慢减退。
6. 分析处境:想想自己过往做过的每份工作,是否都如此压力沉重?还是只有目前的工作如此?这有助分析压力是缘於目前的工作环境,还是自己本身,继而思考要转换的是环境还是自己的想法及处事方式。


大家平日埋首工作之余,不忘关心及照顾自己的感受。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不妨停一停,小休十数分钟,喝一杯茶,听一首歌,打电话与家人朋友闲聊几句,离开座位伸展一下手脚,这些看似简单而微小的事情,其实有助我们获得释放,聆听身心需要,让我们继续有力量面对每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