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244月 2020

綠茵醫道:難以觸摸的腸化生(刊登於蘋果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0 年4 月 24 日
彭慶茵醫生——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難以觸摸的腸化生(刊登於蘋果日報)

不時也有病人在檢查時發現胃部有腸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而來向我尋求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看看應該如何處理才好。腸化生是胃癌演變的其中一個狀態,與「癌」有關自然令病人惶恐不安,擔心若不及時治療,最終真的會患上胃癌。

腸化生是指胃部的細胞內膜,被小腸內膜細胞所取代,仍算是良性變異,但因涉及在胃癌演變過程之中,故被視為癌前病變。在這解釋一下,胃癌是一步一步演變而來,由最初正常的胃細胞,變為發炎細胞,再轉化為腸化生,繼而是不典型的增生,再演變成為胃癌。整個演變過程受多個因素影響,包括基因、有否感染幽門螺旋菌、飲食習慣及環境等等。患有腸化生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確實會相對較高,但絕對風險則不算高,以每一千人年計算,腸化生病人患胃癌風險為2.5%。即是說,每一千名有腸化生的人,在一年內約有2.5人會患胃癌;若以一百名病人計算,則十年內才會有約2.5人患胃癌。

臨床上,腸化生不算十分常見,病人亦通常沒有徵狀,往往是因為其他原因做胃鏡檢查才發現。目前醫學界對如何處理腸化生未有一致共識,醫生會根據腸化生的位置(位於下方胃竇或胃體上部)、影響範圍、家族病史及種族等等,作出全面風險評估,從而制訂跟進對策。

若屬較低風險,胃亦沒有不適,可以相隔較久再做檢查。但如屬較高風險者,例如腸化生範圍大或分佈多個位置、發生在胃體上半部、有直系親屬患胃癌以及屬亞裔人種,日後患胃癌風險會較高,需較頻密地跟進,以盡早發現異常。

雖然暫時未有針對腸化生的治療,但一般來說,戒煙、少飲酒及清除幽門螺旋菌,均有助預防及減慢胃細胞的癌變。另外,我亦建議大家多吃新鮮的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大家可知道雪櫃面世後胃癌發生率大為減少,正是源於大家較少食用醃漬或防腐處理的食物。

在我的臨床經驗所見,大部份腸化生個案都屬於「穩定」,長期跟進也沒有明顯變化,所以患者毋須過份憂慮。有時患者更可能出現「逆轉」,即腸化生情況消失,就如我本人在數年前做胃鏡檢查,也發現有輕微的腸化生,但去年再檢查時則沒再見到。總的來說,只要定期檢查,保持良好飲食習慣,就能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