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014月 2022

醫道講:覺得有便秘 就是有便秘嗎?(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香港經濟日報

2022 年 4 月 1 日

彭慶茵──中大醫務中心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醫道講:覺得有便秘 就是有便秘嗎?(刊登於香港經濟日報)

都市人的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不少人都受便秘困擾,也是腸胃科最常見的求診原因之一。排便問題可見於男女老幼,尤其女性較為常見,不少更自小已有相關問題。不少人覺得未能每天排便又或便量稀少,便自覺患上便秘,但事實果真如此?

從經驗所見,每個人對便秘的定義有很大差異,例如以為未能每日排便或大便狀態有偏差,就是便秘。其實便秘有客觀國際定義,於6項條件中出現2項或以上才算便秘,包括每星期排便少於3次;超過四分一如廁中出現最下列情況:要出盡力去谷便、大便如羊屎般呈硬粒狀、排便後有未清感覺、直腸有阻塞感,以及需用人手方法協助排便。

影響排便的原因眾多,例如患病、藥物、賀爾蒙或內分泌問題等,醫生需詳細問症和檢查,例如探肛、驗血等,有時也會用X光看看有否大便堵塞,亦會因應風險安排大腸鏡等其他檢查,以排除大腸腫瘤等嚴重疾病。少數病人可能需吞服顯影膠囊,透過追蹤膠囊評估腸道蠕動功能是否正常。

單純的便秘大多毋須藥物治療,大多數人只需從生活習慣入手,已有顯著改善,包括每日攝取30克膳食纖維、喝至少2公升水,加上攝取適量油份做潤滑劑,亦要有適量運動刺激腸道蠕動。有些病人反映已經吃很多蔬菜仍然便秘,其實菜葉的纖維量較低,粗硬的菜梗才是高纖之選。纖維亦分水溶性及非水溶性,前者可以軟化大便,後者則可令大便增大成形,刺激腸道蠕動以助排便,因此應視乎便秘情況而攝取合適的纖維。

現時常用的利大便藥物,其實也是循上述3方面發揮作用,例如纖維粉可令大便增量,乳果糖可令大便保留水份而變軟,俗稱「草餅」的番瀉葉則是刺激腸道活動。

在日常診症中,我會盡量避免使用刺激腸道的藥物,縱使這些藥物效果顯著,在坊間亦容易購得,卻不宜當成長期手段,特別是年輕病人,否則可能產生依賴性,變成愈食愈多。有時照大腸鏡會發現病人的腸壁蒙上一層灰黑,正是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所產生的黑色素所致,雖然這現象對健康無礙,但仍不建議病人長期依賴該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