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295月 2020

綠茵醫道:胃腸道間質瘤是良還是惡?(刊登於蘋果日報)

Project-Id-Version: Report-Msgid-Bugs-To: PO-Revision-Date: Last-Translator: patrick <patrickcho@theorigo.com> Language-Team: theorigo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text/plain; charset=UTF-8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8bit X-Poedit-Basepath: /Volumes/apps/dev.theorigo.com/theorigo/application/ X-Poedit-SourceCharset: utf-8 X-Poedit-SearchPath-0: .

2020 年5 月 29 日
彭慶茵醫生——中大醫務中心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綠茵醫道:胃腸道間質瘤是良還是惡?(刊登於蘋果日報)

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一種發生在消化道的腫瘤,可出現於食道、胃、大腸、小腸、闌尾,以至十二指腸。較小型的胃腸道間質瘤通常沒有症狀,一般是檢查時偶然發現,有時甚至毋須治療,令人以為它是良性腫瘤,但實際上它有轉移的可能,無論體積大小,都應歸類為癌症。

本港每年約有一百宗胃腸道間質瘤個案,約八成都是源於KIT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異常生長,個案多為中年以上人士,四十歲以下患者較少見。大部份人都只有一粒腫瘤,若有多粒則通常有家族病史。有些胃腸道間質瘤的體積只有1、2厘米,藏在胃部內層,沒有任何症狀,用胃鏡超聲波才能發現。但有些可大至10厘米,可引起胃脹、飽滯感、腸道阻塞及疼痛,甚至引發出血、潰瘍等。

治療方面,要視乎腫瘤體積、位置及惡性程度。若腫瘤小於2厘米,且是偶然檢查才發現,反映腫瘤惡性的細胞分裂指數(mitotic index)較低,腫瘤周邊形態沒異常,展望通常都會較好,長期跟進的無惡化率可以達100%。而位於胃部內的間質瘤,展望亦一般比在直腸或十二指腸的腫瘤為佳。腸胃科醫生通常會建議定期觀察,每年做一次內視鏡超聲波檢查。如果發現腫瘤變大或組織異常,又或腫瘤在小腸等較難定期檢查位置,一般會轉介外科以手術切除。

如果腫瘤大過2厘米甚至達10厘米,細胞分裂指數又達到5/50 HPF或以上,則長期跟進的無惡化率只有約10%至15%,這類個案也需做手術。若腫瘤體積較大,可先用抗癌藥物縮細腫瘤。如已有轉移,便需尋求腫瘤科協助,病人術後或需接受標靶藥治療。胃腸道間質瘤最常轉移到肝臟及腹膜,較少入侵淋巴組織。病人可能認為,既然胃腸道間質瘤屬癌症,應盡早切除,但由於腫瘤生長在胃腸道內層,手術有一定風險,醫生需平衡利弊作適當決定。

另外,早前接獲讀者李先生來信,在此希望可解答其疑問。腸化生方面,一般都沒明顯症狀,病人確實難以察覺,通常是做腸鏡時偶然發現。至於幽門螺旋菌的傳播途徑,一般相信與共用餐具或洗手間等有關,因此建議帶菌者的家人亦應接受吹氣測試,確定有否感染。李先生指早前因為疫情,未能進行吹氣測試,據知有關服務已陸續恢復,可再向家庭醫生查詢。最後,李先生提及的腸胃不適情況,可涉及眾多成因,最好還是找醫生檢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