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Articles
01Apr 2025
泌尿心跡:陰囊硬塊——睾丸外腫瘤(Published on HKEJ)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Dr NGAI Ho YinHKEJ
2025 年 4 月 1 日
魏浩然 ──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泌尿心跡:陰囊硬塊——睾丸外腫瘤(刊登於信報)
最近55歲的林先生發現右側陰囊逐漸腫大,觸摸時有隱隱硬塊,持續一周後,他就醫檢查。起初還以為患上睾丸癌,經過超聲波及磁力共振檢查,確診為脂肪肉瘤。幸好發現得早,經手術後已康復。
陰囊內除睾丸本體,尚包含附睾、鞘膜、精索等重要結構,其中精索更由肌纖維、血管叢、脂肪組織及輸精管等構成複雜網絡。
醫學臨床觀察顯示,睾丸本體腫瘤多屬惡性病變(即睾丸癌),而睾丸外腫瘤(Extratesticular tumors)則以良性居多,常見如附睾囊腫(Epididymal cyst)、腺瘤樣腫瘤(Adenomatoid tumor)、精索脂肪瘤(Lipoma)、平滑肌瘤(Leiomyoma)。
這些良性病理多源於組織異常增生,腫瘤的特性生長緩慢,邊界明確且極少變惡,預後普遍良好。
屬惡性睾丸外腫瘤則比較罕見,患者會發現陰囊出現無痛楚硬塊,但隨着腫瘤漸大,亦有機會產生鈍痛、沉重感等症狀。以下惡性腫瘤類型值得注意:
1.脂肪肉瘤(Liposarcoma):源於脂肪細胞的惡性病變,雖然生長相對緩慢,但具局部侵襲性。
2.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源於提睾肌或血管平滑肌細胞,腫瘤會有短期內快速增長特性。
3.橫紋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源於橫紋肌前體細胞,罕見但高度惡性,多見於兒童及青少年,具快速生長與周邊侵襲特性。
4.附睾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pididymis):源於附睾上皮細胞,屬極罕見腫瘤,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或特定基因突變相關,全球文獻報告不足百例。
治療策略
治療惡性腫瘤的策略,首要廣泛切除手術(Wide local excision),切除有關腫瘤及鄰近組織,並確保陰性切緣以降低復發風險。對於脂肪肉瘤及平滑肌肉瘤,手術後亦會按高風險病例(如切緣陽性、腫瘤大、高級別),考慮輔助放射電療,以降低局部復發率。至於橫紋肌肉瘤,則考慮進行輔助化療。
從預防角度,男士不妨每月自我觸診,在洗澡時輕按睾丸,確認表面平滑,沒有硬塊。早期診斷及治療,手術後按病理考慮有需要的輔助治療,是處理肉瘤的關鍵。記得發現陰囊異常腫塊時,應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