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Articles
27May 2025
泌尿心跡:包皮龜頭炎 (Published on HKEJ)(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Dr NGAI Ho YinHKEJ
2025 年 5 月 27 日
魏浩然 ──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泌尿心跡:包皮龜頭炎(刊登於信報)
70歲的陳伯獨居多年,最近因包皮紅腫和出現分泌物求醫。檢查發現他患有包皮龜頭炎(Balanoposthitis),由念珠菌感染引起。深入了解後,發現陳伯多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加上關節退化,洗澡不方便,長期忽略生殖器清潔,經抗真菌藥治療和調整糖尿藥後,情況明顯改善。
包皮龜頭炎常見症狀包括包皮紅腫、龜頭灼痛、痕癢及出現分泌物;治療時會根據炎症原因選擇合適方法。
感染性炎症多因包皮內潮濕,細菌(如鏈球菌、葡萄球菌)或真菌(如念珠菌)滋生;細菌感染會有膿性分泌物和異味,真菌感染則多見白色乳酪狀分泌物,紅斑邊緣較清晰,包莖(指包皮完全無法翻開)、糖尿病或年長者因清潔困難,感染風險更高。
非感染性炎症分為三類:
一、過敏或接觸性:對某些沐浴露、安全套乳膠等過敏,會有紅疹、水腫、脫屑,通常沒有分泌物。避免接觸過敏原後症狀可改善。
二、閉塞性乾燥性龜頭炎(Balanitis Xerotica Obliterans):屬慢性發炎,或與自體免疫有關,常見於中老年男性。包皮、龜頭皮膚出現白色硬塊,失去彈性,包皮口變窄,甚至影響排尿。
三、皮膚病變:如牛皮癬、濕疹等。
包皮龜頭炎治療以藥物為主。細菌感染用口服及外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則用外用抗真菌藥(如Clotrimazole);如反覆發炎且包皮過長,可考慮包皮環切術減少復發。
要預防此病症,最重要是每日清潔。洗澡時輕推包皮,用清水徹底清洗包皮垢,避免肥皂、沐浴露或高溫水直接接觸黏膜;糖尿病患者要嚴格控糖、定時服藥,以減低感染風險。如出現紅腫、發燒或排尿不適,應盡快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