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pecial Announcement

Feature Articles

19Aug 2025

泌尿心跡:小便量突減 關注腎健康(Published on HKEJ)(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Dr NGAI Ho YinHKEJ

2025 年 8 月 19 日
魏浩然 ──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泌尿心跡:小便量突減 關注腎健康(刊登於信報)

最近,一位50多歲男士前來求診,他留意到過去兩星期小便的份量較以往減少,擔心排尿出現問題,甚至害怕突然腎衰竭。尿液由腎臟製造,經輸尿管運送到膀胱,儲存後再經尿道排泄。要理解尿量減少的原因,可從3個可能性層面分析:

一、身體水份不足

脫水(長期飲水不足、腹瀉、發燒、大量出汗)或身體出現休克、大量出血(如嚴重外傷或內出血)情況,會令血壓下降,繼而導致腎臟減少足夠血液灌流,小便亦隨之減少。

二、腎臟功能受損

倘若腎臟因不同疾病受到損傷,會導致其功能下降:

  • 慢性腎病及其併發症:糖尿病與高血壓是最常見原因,長期高血糖和高血壓會破壞腎絲球結構,降低過濾效能。
  • 急性腎損傷:如腎小管壞死、急性腎炎、藥物毒性反應、或免疫疾病(如紅斑狼瘡腎炎)等,會令腎功能迅速下降。
  • 泌尿道感染:感染會引起腎臟炎症反應,影響腎臟功能。

早期腎病可能沒明顯不適,但可出現蛋白尿(尿中泡沫多)、血尿、夜尿增多、四肢浮腫、疲倦等症狀。若腎功能持續惡化,尿量會減少,嚴重時可引致尿毒症。

三、泌尿系統結構性因素

這種情況意指腎臟功能正常,但尿液排出的途徑受到阻塞:

  • 前列腺增生:尿道受到壓迫,大量尿液經常殘餘於膀胱之中。
  • 尿路結石:一般來說,結石較多集中於患者其中一邊輸尿管;理論上,當兩邊輸尿管同時受到阻塞的情況下,患者排出的尿量會因而減少。

上述患者會留意到尿量減少、排尿不暢,並可能伴隨腰痛、血尿或尿路感染等症狀。

一旦發現尿量減少,應及早求醫。醫生會透過問診、血液與尿液化驗,以及超聲波或其他影像檢查來確定病因。要維持腎臟健康,建議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避免長期缺水,尤其在炎熱夏季,更應確保攝取足夠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