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Feature Articles

12Nov 2025

泌尿心跡:恥骨上膀胱導尿管置入術 紓緩瀦留(Published on HKEJ)(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Dr NGAI Ho YinHKEJ

2025 年 11 月 12 日
魏浩然 ──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泌尿心跡:恥骨上膀胱導尿管置入術 紓緩瀦留(刊登於信報)

80歲長者林先生表示,早前因排尿困難到急症室,醫生護士雖盡力幫忙,卻未能成功為他在尿道口放置導尿管,最後泌尿科醫生到場,在他的肚皮開了一個傷口,把導尿管放進膀胱,他的尿瀦留才得以紓緩。

一般而言,導尿過程主要透過經尿道的途徑進行(Urethral Catherization),導尿管沿着尿道結構逆行而上,達至膀胱把尿液引流,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這位長者接受的恥骨上膀胱導尿管置入術(Suprapubic Catheterization,SPC),醫生需要在恥骨上方(即下腹部)的皮膚打開一個小切口,進深至膀胱,以最短距離把導尿管插入膀胱。

相對而言,SPC這種導尿方法具有較高入侵性。因為在腹部插入導尿管的過程,手術刀或套管針等器具有機會傷害肚皮下的腸臟,構成穿腸或腹膜發炎風險。特別是曾接受開肚手術的患者,他們腸臟的位置或會變得與膀胱異常接近,增加上述風險。隨着醫學進步,醫生進行有關程序時,會加以超聲波影像輔助,評估膀胱附近的結構,遠離周邊腸道,安全地把導尿管置於膀胱之中。

恥骨上膀胱導尿管置入術適用於因結構因素(例如尿道錯路、尿道狹窄、尿道創傷)而未能接受經尿道導尿的患者。需要長期膀胱引流的患者亦會偶爾選擇SPC置入術,從而減少尿路感染風險,以及增加長期使用導尿管的舒適度,這是由於經肚皮更換導尿管會帶來少一點的不適;同時,置於腹部的導管通常允許患者有更大活動自由度和較少限制,對於使用輪椅者或希望保持性生活的患者尤其重要。

話說回來,林先生後來接受內視鏡檢查,發現前列腺明顯增生,尿道亦的確出現錯路的痕跡,幸好已經康復。商討過後,他接受了經尿道前列腺切除術,尿道因前列腺增生而來的阻塞得以處理,術後他的SPC導尿管已被拔掉,並成功回復自行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