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專欄

144月 2025

醫路同行:持續鼻塞影響生活 手術「通氣」

何綺雯醫生明報

2025 年 4月 14 日
何綺雯醫生——中大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持續鼻塞影響生活 手術「通氣」(刊登於明報)

鼻塞是常見徵狀,尤其在流感季節和天氣變化的日子。持續鼻塞不僅影響生活質素,還可能導致急性鼻竇炎或阻塞性睡眠窒息症等,也可能是更嚴重疾病的症狀。究竟什麼時候該去看醫生?鼻塞原因很多,常見包括:

  • 結構問題:例如鼻中隔彎曲、下鼻甲肥大、腺樣體肥大
  • 感冒或流感:病毒感染會導致鼻腔和鼻竇發炎
  • 過敏性鼻炎:對花粉、塵蟎等致敏原的反應
  • 鼻竇炎:鼻竇感染或發炎
  • 鼻內有異常腫塊,包括鼻瘜肉、腫瘤等
  • 鼻創傷導致鼻骨和鼻中隔骨折彎曲
  • 鼻內藏有異物
  • 其他因素:包括藥物性鼻炎、懷孕、環境刺激等

解決方法視乎病因,例如避免接觸花粉、塵蟎等致敏原;以生理鹽水清潔鼻腔,減輕腫脹;或藥物治療,例如服用抗組織胺藥治療過敏性鼻炎,使用類固醇噴劑減輕鼻腔發炎和腫脹等。

發燒、鼻涕帶血、惡臭 快求醫

然而,若鼻塞持續或伴隨其他徵狀,包括發燒、鼻涕帶有血或膿性分泌物、惡臭、鼻部或面部畸形,應立即求醫。耳鼻喉科醫生會使用鼻內視鏡詳細檢查,找出持續鼻塞的原因。大多數患者可透過藥物控制病情,但某些情况需要手術處理,例如鼻塞嚴重影響生活質素,常見於急性鼻竇炎或睡眠窒息症;或藥物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或是結構問題,如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手術可以更持久地糾正問題。以下是常見手術方式:

  1. 鼻中隔成形術(septoplasty):矯正彎曲的鼻中隔,改善氣流通過
  2. 功能性鼻成形術(functional rhinoplasty):矯正鼻和鼻中隔骨折彎曲、加固或擴張鼻腔外側壁等,改善氣流
  3. 下鼻甲減容術(turbinate reduction):通過微創技術或手術切除部分下鼻甲組織,減少腫脹
  4. 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清除阻塞的鼻竇通道,用於切除瘜肉和腫瘤,改善通氣
  5. 腺樣體切除術(adenoidectomy):利用微創技術切除肥大阻塞腺樣體,以改善呼吸,此技術可減少出血風險和術後疼痛,常見於兒童患者

術後早期護理包括使用生理鹽水冲洗傷口,保持傷口衛生,一般傷口於兩星期後會比較穩定,具體情况需取決於手術類型。手術一般風險包括傷口發炎、流血、傷口黏連、症狀復發等。另外個別手術或有其他不同風險。若考慮做手術,建議諮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了解詳情,評估手術的必要程度、風險及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