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27月 2025
泌尿心跡:不尋常下體紅斑(刊登於信報)
魏浩然醫生信報
2025 年 7 月 22 日
魏浩然 ── 中大醫院泌尿外科專科醫生
泌尿心跡:不尋常下體紅斑(刊登於信報)
最近有一位60多歲的男士,兩個月前發現腹股溝出現一個約一厘米的紅色斑塊,因為沒有痛楚和痕癢,他起初沒太在意。斑塊慢慢變大後,他才去求診,醫生先給他塗抗菌藥膏,後來又用了類固醇藥膏,但一個月後情況仍未改善。最後皮膚科醫生為他做了皮膚組織活檢,確診他患上罕見的「乳房外佩吉特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 EMPD)。
EMPD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屬於表皮內的腺癌細胞。全球每年發病率約每10萬人中只有0.1至0.3人,佔所有皮膚癌不到1%。EMPD多見於60歲以上者,男女均可患上,男性多見於陰囊皮膚,女性較多出現在外陰、會陰、肛門周圍等大汗腺豐富的區域,亞洲(中國、日本)病例較多,可能與就醫習慣和基因有關。
大部分患者(約七至八成)屬於原發性EMPD,意思是癌症只停留在皮膚,尚未擴散。皮膚上的斑塊通常鮮紅且邊界清楚,表面濕潤,有時會脫皮、糜爛或滲液,但非常難以治癒。確診EMPD唯一方法是皮膚活檢,醫生會在局部麻醉下切取皮膚組織,送病理科檢查細胞形態和排列,並用特殊染色來區分是否為癌症。
值得注意的是,約20%至30% EMPD患者是繼發性,表示他們體內其他器官(如直腸、泌尿道、前列腺)可能同時存在隱藏的癌症。這些內臟癌症在早期可能沒明顯症狀,因此一旦確診EMPD,醫生會建議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大腸鏡、膀胱鏡、電腦掃描和血液中的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測試,以排除或發現其他癌症。
治療方面,EMPD主要靠手術徹底切除病變皮膚,並在手術時用冷凍切片確保邊緣沒有癌細胞,避免局部復發。若發現有其他內臟癌症,則需針對作相應治療。早期原發性EMPD的5年存活率可超過90%,若合併內臟癌,存活率會大幅下降。
總括來說,EMPD是罕見但嚴重的皮膚癌,早期發現和治療非常重要。若皮膚出現不明原因的紅斑且持續不癒,尤其在生殖器部位,應盡快求醫,避免延誤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