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2410月 2022
醫路同行:兒童便血 「不平等對待」 (刊登於明報)
繆蔚章醫生
2022 年 10 月 24 日
繆蔚章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小兒外科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兒童便血 「不平等對待」(刊登於明報)
跟「圈外」朋友逛街,她聽到我回覆醫院同事的電話,發現同樣都是「兒童大便有血」。我建議其中一個病人一兩星期內有空就來讓我看看,另一個就催促要盡快去醫院。見到如此「不平等對待」,她忍不住問我原因。
其實,小孩子大便有血/消化道出血,原因有很多,一般分為兩大類:嘔吐物帶血或咖啡渣狀,或大便呈黑色(甚至是黑色帶紫,芝麻糊狀),都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徵狀;而假若沒有嘔吐,只有帶鮮紅色/瘀紅色的大便,或是在紙巾上發現有血,便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徵狀了。一般來說,兒童上消化道出血都要入院觀察、治療,而下消化道出血,則要視乎顏色和出血量。
大便有血 宜先拍照記錄
兒童上消化道出血可大可小,但經過詳細的問診、身體檢查,大多可以探索一二;例如嬰兒、幼童「吐血」,聽着恐怖,但實質多是「騙案」。有些嬰兒在進食母乳時,啜損了媽媽的乳頭,血其實是從媽媽身上來的。有些幼童經常挖鼻孔,繼而容易流鼻血,把吞下的血吐出又成為驚嚇事件了。至於真正的出血,可以跟藥物、幽門螺旋菌感染、重複性嘔吐、胃泌素(一種刺激胃酸分泌的荷爾蒙)、肝硬化等有關。醫生會視乎小童情况,決定是否需要禁食、注射藥物,甚至安排內窺鏡(胃鏡)檢查和止血。
至於兒童大便有血,建議先拍照片記錄。雖然照片顏色會跟實物有偏差,但相比起實物上的血液在數小時後變色,相片仍是最準確的參考工具。假若血的顏色鮮紅,沒有混合在大便裏,加上肛門痛楚,便多是「出口問題」,比如肛裂;然而,假若血的顏色呈瘀紅,混合在大便裏,又或是有黏液夾雜其中,便多是腸內的問題,如牛奶蛋白敏感、急性腸胃炎、過敏性紫癜、大腸瘜肉、炎症性腸病等。假若血的顏色呈紫紅,甚至連大便的形態也變得稀爛,徹底混合在一起,有着濃濃的血腥味,便可能是小腸出血(如梅克爾憩室出血),而且流血速度挺快,建議馬上到急症室求醫。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大便有血,是否一定要做大腸鏡呢?答案是否定。經過臨牀檢查,又或者一些簡單的血液、糞便化驗後,過半數病症都會有確實的診斷。大腸鏡只保留給病因不明,或懷疑瘜肉、炎症性腸病等的個案,情况屬少數。腹部手術亦只適用於小腸出血,或有梅克爾憩室的小孩,情况亦不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