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特別公佈

專欄

2010月 2025

醫路同行:骨質疏鬆不止老年問題

謝雪兒醫生明報

2025年 10 月 20日
謝雪兒醫生——中大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醫路同行:骨質疏鬆不止老年問題(刊登於明報)

「醫生,我的關節活動時常常有喀喀聲,是否患上骨質疏鬆症呢?」

「醫生,我膝蓋常常痛,是否缺乏鈣質呢?」

作為家庭醫生,診症時常常遇上類似問題。去年一名60多歲女士求診,告訴我在新疆旅行時不幸跌倒,導致手腕骨折,治療後仍感關節僵硬及慢性疼痛,希望轉介物理治療。我問她有否做過骨質疏鬆檢查,她說沒有,因為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健康,沒有肥胖也沒有三高。我安排她做骨質疏鬆檢查,結果證實患有嚴重骨質疏鬆症,隨即開始治療。

隨年齡增長,骨骼悄悄發生變化。骨質疏鬆症稱為無聲的疾病,因為它在不知不覺中侵蝕我們的骨骼,直到發生骨折才被發現。這不僅是老年問題,更是需要從年輕開始關注的健康課題。

骨質疏鬆是一種骨骼變得脆弱、容易骨折的疾病。骨骼是活組織,不斷新陳代謝;舊骨被吸收,新骨生成。然而,約30歲後,骨質流失速度開始超過生成速度,導致骨骼密度逐漸下降。

年輕開始打造強健骨骼

  • 營養攝取是基礎

鈣質和維他命D是骨骼健康兩大支柱。成年人每日建議攝取1000至1200毫克鈣質。富含鈣的食物包括奶製品、深綠色蔬菜、豆腐、杏仁和小魚乾等。維他命D則能幫助鈣質吸收,透過日曬、食物(脂肪含量高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蛋黃、肝臟等)或優質補充劑攝取。

  • 規律運動不可少

負重運動如步行、慢跑、跳舞和爬樓梯能強化骨骼。在身體狀况許可下每周5次、每次30分鐘運動,能有效維持骨密度之外,也能強化心肺功能。此外,肌少症是骨質疏鬆症的「好朋友」,強健肌肉能更好地保護骨骼,所以肌肉強化運動也非常重要。平衡運動如單腳站立、太極等均可預防跌倒,減低骨折風險。

  • 避免不良習慣

吸煙和過量飲酒會加速骨質流失。減少咖啡因攝取(每日不超過2杯咖啡)也有助保護骨骼健康。

  • 早期檢測與診斷

雙能量骨質密度掃描(DEXA scan)是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黃金標準,高風險族應定期接受檢查:

- 65歲或以上長者

- 更年期後女性,尤其是早停經(45歲前)或曾切除卵巢

- 家族有骨折病史

- 身形比較瘦小或體重過輕

- 鈣質、維他命D攝取不足

- 不良生活習慣: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

- 長期服用類固醇或其他增加骨質疏鬆風險的藥物

- 相關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性關節炎等慢性病

居家安全評估 防跌倒

若確診骨質疏鬆或骨質偏少,不用害怕,及早治療便可。首先要確保每天攝取足夠鈣和維他命D,因為即使接受藥物治療,足夠營養補充仍然是基礎。醫生會與病人商量適合的藥物治療,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抑制骨質流失藥物(如雙磷酸鹽類、單株抗體、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等)及促進骨質形成藥物(如副甲狀腺素、造骨促進劑)。此外,除了規律運動,更要預防跌倒,居家環境安全評估(如移除滑墊、增加扶手、改善照明)對患者至關重要。

骨骼健康是一生的功課,無論年齡大小,都可為骨骼健康做出積極改變。大家不妨在身體檢查時跟醫生商討個人風險因素,制訂適合的健康(包括骨骼保健)計劃,邁向更強健的未來。